samoayk

怛罗斯之战,唐朝是如何失去西域的控制权的?

共 3790 字阅读需 15.5 分钟

怛罗斯战役发生于唐天宝十年(公元751年),唐玄宗在位后期争夺西域的一次特殊而重要的战役。

怛罗斯战役发生在安史之乱前夕,它成为大唐盛世走向衰落的前兆,也是唐朝在西域和中亚由强势到失势并最终退出这一地区的转折点。怛罗斯战役对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都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。

大战之前的大唐和大食

怛罗斯战役是以唐朝为代表的中华文明,与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为代表的阿拉伯文明,在中亚地区的一次直接碰撞。

自从汉武帝把西域纳入中国版图以后,中原王朝在西域的主要争夺对手,先是匈奴,后是突厥,再是吐蕃,这些都是中国内战。

怛罗斯战役的对手,则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新崛起的阿拔斯王朝(黑衣大食)。阿拔斯王朝的前身是倭马亚王朝(白衣大食)。

大食国与中国的通使、通商很早,也较频繁。隋朝时两国就有来往,”唐兴,以次修贡,盖百余,皆冒万里而至,亦已勤矣”(《新唐书·西域传下》)。

但阿拉伯帝国极具富有扩张性,早在八世纪初,阿拉伯帝国东方最高长官哈里只·伊本·优素福曾对他手下的两员大将说,谁最先踏上中国领土,就封谁为中国的长官。到八世纪中叶,新崛起的阿拔斯王朝已向东扩张到中亚地区,抵达与东方大唐帝国争夺的前沿。怛罗斯战役就爆发在这样的历史时刻。

扩张中的大食帝国,不可避免的与唐朝有所冲突

汉朝以后,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不断受到挑战。尤其是两晋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,中原陷入长期战乱,对西域无暇顾及。

隋炀帝时期,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得到部分恢复。唐朝先后消灭了争夺西域的主要对手东、西突厥,其后在同吐蕃争夺西域的过程中虽然曾几度易手,但唐朝在总体上占得上风,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得到了全面恢复,并向西有所拓展。

一个重要标志是,唐贞观二十三年(公元649年)一月,朝廷将安西都护府自西州(治今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)迁往西域腹地龟兹。安西都护府统辖安西四镇,安西都护府除了负责西域防务之外,还兼管征税,”税西域商胡以供四镇”

安西四镇中的碎叶镇(即李白出生地),又名素叶城、索虏城、素叶水城,位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南岸托克马克附近,这说明当时唐朝的势力范围已向西拓展到中亚地区。

另一个重要标志是,唐天宝六年(公元747年)三月至年底,唐将高仙芝率领一万多远征军,攻灭了葱岭以南克什米尔地区与吐蕃联姻的小勃律国,一举切断了吐蕃进入西域的通道。这时正是唐玄宗中期,唐朝国势达到鼎盛,对西域的有效管辖也达到顶点。

但是,唐朝边疆战争的战略方针,从唐太宗时期的收复失地、巩固疆域、羁縻四方,到唐玄宗前期已走偏成穷兵黩武、向外扩张、好大喜功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唐军同阿拉伯军在中亚发生了一场怛罗斯战役。唐军在这次战役中惨遭失败,绝非偶然,它是盛唐开始走向衰落的预兆。

唐军安西都护府副都护、著名远征军将领高仙芝(高丽人),自从攻灭了小勃律国以后,威震西域。此后,高仙芝的思想起了变化。

他为了追求更大的功名,开始在西域和中亚任意杀戮和征服弱小国家。这是唐朝边疆战略走偏之后,在高仙芝这位远征军将领身上的具体反映。在这种错误战略方针指导下的战争行为,注定要遭到失败。

安西都护府,唐朝用来统治西域的机构

双雄的扩张是导致战争发生的原因之一

唐天宝九年(公元750年)十二月,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以中亚昭武九姓国之一石国”无蕃臣礼”为借口,”伪与石国约和,引兵袭之,虏其王及部众以归,悉杀其老弱”。

不仅如此,”仙芝性贪,掠得瑟瑟十余斛,黄金五六橐驼,其余口马杂货称是,皆入其家”。高仙芝以”大获全胜”的姿态班师回朝,”献所擒突施可汗、吐蕃酋长、石国王、朅师王”。

这说明,他在西域的军事行动已经变为以大肆杀掠为能事。”石国王子逃诣诸胡,具告仙芝欺诱贪暴之状。诸胡皆怒,潜引大食欲共攻四镇。”石国国王儿子向西域诸胡控诉高仙芝”欺诱贪暴”,并不过分。

石国国王车鼻施已经向高仙芝投降,高仙芝为了”俘献阙下,斩之”。唐玄宗在穷兵黩武、向外扩张、好大喜功的心态驱使下,”加仙芝开府仪同三司”(《资治通鉴·唐纪三十二》),并调任河西节度使。石国国王儿子逃往黑衣大食救援,黑衣大食派兵来攻,怛罗斯之战就这样爆发了。

唐朝名将,高仙芝,高丽人,怛罗斯的主将

糊里糊涂的兵力角逐,各执一词的双方

高仙芝得到黑衣大食即将派援兵来进攻的消息,准备先下手为强,”将蕃、汉三万众击大食,深入七百余里,至怛罗斯城,与大食遇”。怛罗城的具体位置在哪里?

据学者们考证,比较一致的看法即今哈萨克斯坦南部江布尔州首府江布尔城。江布尔城古称”塔拉斯”(与”怛罗斯”音近),一九三八年改名”江布尔”,现在又改名为”塔拉兹”。它位于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,在塔拉斯河左岸。

塔拉兹,古代怛罗斯之战所在地

双方各投入多少兵力?黑衣大食方面出动的兵力数说法不一,难以确切查考。唐军方面出动的兵力也有三说:一说二万(《旧唐书·李嗣业传》);一说三万(《资治通鉴·唐纪三十二》);一说六万(《资治通鉴·唐纪三十二》引《段秀实别传》)。

第一说”二万”指的是安西都护府的汉族军;第二说”三万”指的是”蕃汉联军”;第三说”六万”不可靠。所谓”蕃汉联军”中的蕃军,指两部分人:一部分指西域拔汗那军,另一部分指葛罗禄雇佣军。

据有关资料介绍,黑衣大食驻巴士拉(伊拉克第二大城市,靠近波斯湾)的东方总督艾布·穆斯林,得到石国王子求援的报告,当即下令,由部将赛义德·本·侯梅德带领几千人组成的先头部队火速出发,抢先占领怛罗斯;另派两名将领率领一万多主力随后跟进;他本人率领一万多人在后方筑垒防守,以备怛罗斯城一旦失守,唐军前来进攻。

高仙芝率领的”蕃汉联军”深入七百余里(进军路径不详),是要费一些时日的,这就使黑衣大食先头部队争得了时间。高仙芝部队到达怛罗斯城下时,黑衣大食的先头部队已经抢先占领了怛罗斯城,据城坚守。高仙芝军攻城五日不克。

这时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:葛罗禄雇佣军突然叛变。据分析可以断定,这时黑衣大食的主力部队也已赶到,葛罗禄雇佣军见势不妙,背叛倒戈,配合黑衣大食主力军绕至唐军侧后,与城内的守军夹攻唐军。”仙芝大败,士卒死亡略尽,所余才数千人。”

当晚,远征军副将李嗣业”劝仙芝宵遁”。但前方道路已被阻塞,路上挤满了同时败下阵来的拔汗那(大宛国)军队,秩序混乱。李嗣业不顾拔汗那军是共同对敌的盟军,居然”奋大梃击之,人马俱毙,仙芝乃得过”。这时唐军部队”将士相失”,乱成一团。

远征军别将段秀实,晚上曾听见李嗣业在劝高仙芝单骑逃跑。第二天一早他严厉斥责李嗣业说:”避敌先奔,无勇也;全己弃众,不仁也。幸尔得达,独无愧乎?”李嗣业被段秀实批评得羞愧难当,”执其手谢之”。不过,李嗣业最后表现还算好,他与段秀实一起留下来击退黑衣大食追兵,收拢本部残兵,返回了安西都护府。李嗣业见了高仙芝,如实禀报了段秀实的表现,高仙芝”以秀实兼都知兵马使,为己判官”。

唐朝与大食两国的骑兵对比

蝴蝶效应,怛罗斯之战的后续

怛罗斯战役规模并不太大,战役持续时间也不很长,但这次战役对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。

其一,中国的造纸术由此传入西方。黑衣大食俘获了一大批唐军士兵,其中有包括造纸匠在内的随军工匠。他们把中国造纸匠带到撒马尔罕(今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、撒马尔罕州首府)的造纸作坊,中国的造纸术就这样传授给了阿拉伯人,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,成为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。

造纸术也因此战传入中亚,为世界文明传播做出了贡献

其二,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传入中亚和西域。怛罗斯战役唐军战败后,唐朝势力彻底退出中亚,盛极一时的大唐辉煌在这一地区产生的巨大影响随风吹散,这一地区开始进入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时代。

两年后,唐朝就开始陷入百年动乱——接连发生了安史之乱、藩镇之乱,已无暇顾及西域。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影响又趁机渗入西域,尤以伊斯兰教影响为大。

怛罗斯之战后,中亚地区伊斯兰教一度盛行

其三,中国从此失去了对葱岭以西地区的控制。怛罗斯战败后,自于阗以西、波斯以东原来内附唐朝的十六个羁糜都督府、八十个州、一百一十个县、一百二十六个军府先后丧失殆尽。

不久,安史之乱爆发,高仙芝被调往潼关抵抗安史之乱叛军,结果失败,被杀。从此,阿姆河流域、锡尔河流域上游地区,有许多自汉代以来就载入中国史籍的古国名、古地名,从中国版图上消失。

怛罗斯之战后,唐朝失去大量西域土地

西域的没落

怛罗斯战役之后,作为唐军在西域上空的一缕微弱回声,原高仙芝部将、新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封常清,为了阻止吐蕃重新进入西域,于天宝十二年(公元753年)十月,率军远征大勃律(今帕米尔高原以南克什米尔西北巴勒提斯坦)。

远征军”至菩萨劳城(又称贺萨劳城),前锋屡捷,常清乘胜逐之”。当年跟随高仙芝攻灭小勃律、又参加过怛罗斯战役的偏将段秀实,这次作为封常清的副将远征大勃律,他提醒封常清说:”虏兵羸而屡北(一味败退),诱我也,请搜左右山林。”封常清采纳他的建议,果然搜出伏兵,全部俘获,”受降而还”。

此后,唐朝与西域、中亚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商贸交往稀少,丝绸之路几近断绝。”天宝之乱,边徼多虞,邠郊之西,即为戎狄,藁街之邸,来朝亦稀。”

西域

唐朝军事

唐朝(李唐)

>由 [Circle 阅读助手](https://circlereader.com) 生成